东莞社区

查看: 248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莞事聚焦] 东莞概况-印象东莞-魅力东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2: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莞市行政区域简图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现辖32个镇区,546个村委会,132个居委会。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158.96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40.45万人。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07:52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 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是
  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115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6%,增长速度创近五年新高。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427.8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15.1%。
  2004年预算内三级财政 总收入259.1亿元,增长25.5%,其中市地方财政收入82.6亿元,增长22.5%。全年进出口总额645.2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351.9亿美元,增长26.1%;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增长18.4%。新签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45宗,增加12宗。
  今天的东莞已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是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莞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
  和供应业为支柱的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累计引进外资210.13 亿美元。投资者主要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龙头,东莞大力发展科研、教育、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发挥集聚效应,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骨干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光电子企业来我市投资创业。积极引进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数字技术、精密机械等“高、精、尖”项目,巩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支柱地位,增强配套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近3300家,实现产值115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出口89亿美元,占全市的31.8%。东莞作为世界重要电脑资讯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东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市已建成了包括公路、铁路、内河、海上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和现代通信、电力网络,2004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759公里,比上年增加71公里,公路密度109.05公里/百平方公里,是我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投资7.67亿元新建改建供水工程。评出东莞新八景和文物八景,重建修缮部分景点,改善了市容市貌。
  建立市区、镇和跨镇三级公交服务体系,市区城巴线路覆盖环城路以内95%的主干道;26个镇实施镇内公交发展规划,已投放运力771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08:16 | 只看该作者
经济社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3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回落12.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0%。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0∶54.0∶43.0,调整为2.4∶55.4∶42.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26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83元,增长7.1%。
  2004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组建市科技投资担保公司,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2.3亿元,其中科技企业占65%。举办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组织民营科技企业深入著名高校洽谈,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市级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各1个。优化市属 学校布局,扩大东莞中学等名校规模。普通高考录取率96.9%,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创建省教育强镇4个。建立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成立镇(区)人才服务站,增设人事代理点,改善了引智环境。举办第二届东莞发展与百名博士创业洽谈会,建立我市首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加快了引智步伐。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1.9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1.2万人。
  东莞文化生活丰富,2004年,全市举办各类文艺晚会478场、专项文艺比赛225个、文化展览288期,参与人数200多万人次。全市138个文化广场举办广场舞活动1.4万场次,广场推介活动122次,参与人数1000多万人次。创新鼓励扶持文艺创作的政策措施,颁发了首届东莞文学艺术玉兰大奖,设立五大文艺创作基地,本市文艺作品赢得25个国家级奖项和61个省级奖项。
  我市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制订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市、镇(区)和医院三方投资,加快建设相应机制、队伍和设施。2004年末全市持证医疗机构1074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床位1.1万张。依法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查处和取缔非法行医窝点2241个,清理无证行医人员665人,没收非法行医药品药械价值211.5万元。成功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年举办市级运动会9次,镇(区)、部门级运动会10次。莞籍运动员夺得国际赛金牌49枚、亚洲赛金牌1枚、全国赛金牌34枚、省赛金牌93枚。积极发展体育产业,现有注册体育健身企业500多家,经营项目27个;体育彩票销售收入1.5亿元。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广西北海市结为友好城市。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援助河池、韶关和新疆、西藏等有关地区财物6765万元,援建学校27所,组织经贸合作项目一批。此外,还顺利推进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青妇幼、台务、统计、残疾、老龄等工作。
  2005年,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实现“五年见新城”目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一年里,东莞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的方针,坚持“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富裕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地板
发表于 2012-1-12 20:02:06 | 只看该作者
东莞的历史还是算久远
5#
发表于 2012-2-2 12:56:42 | 只看该作者
【“美丽东莞我的家系列”推出——历史人物篇】古称东官郡,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县治移到今莞城,县级行政建制1600余年。各个历史时期,涌现了大批著名人物,仅明清两代科举文武进士多达265人,先哲们为东莞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6#
发表于 2012-2-2 13:08:38 | 只看该作者
【美丽东莞我的家—历史人物陈纪】(1254—1315)字景元,号淡交,南宋末年哲学家。莞城亭头(现在东莞宾馆停车场和新华书店中间)人。1273年中举人,官至直郎,宋被元灭后就和兄隐居在家,有诗集《越吟斐稿》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不足三十首。兄陈庚是第一部《东莞县志》(宝安志)的编撰者。
7#
发表于 2012-2-2 22:22:03 | 只看该作者
【美丽东莞我的家—历史人物罗亨信】(1377—1457年)字用实,明东莞篁村人。永乐二年进士,以工科官员职位巡视浙江,免灾区税粮五十万石。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查核通州仓库,诛杀数名狡诈奸徒。宣德时,在京师九门征税收钞贯,钞法由此通行。英宗时任右副都御史,代宗即位以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 东莞社区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工信部:粤ICP备18106376号

广告投放、活动推广、商务QQ:6374354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6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