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区

查看: 4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市杂谈] 创新+空间区域创新发展的东莞命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8 14:51: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东莞东城外经工业园在劲胜精密智能制造试点现场,技术工人在观察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孙俊杰 摄
  【编者按】
  对于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创新来说,我们需要关注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毕竟这是实施创新驱动的纵向与横向的维度。 从时间上来看,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现腾飞,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区域、成本和技术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龙头区域,东莞在代工时代创造了巨大的辉煌。 而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外向型经济萎缩,“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开始换挡,向传统的代工经济告别。恰逢此时,中央推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东莞的经济迎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口。 与创新的时间节点所相对的,是创新的空间。关于空间的定义有很多,通常我们认为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从广义来看,空间使事物具有了变化性,即因为空间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推出“创新驱动 东莞新里程”系列观察述评报道第三篇,以此为您剖析东莞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中,空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来看,创新的空间路径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东莞,在区域创新的空间之中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东莞需要怎样运用自身的优势,来为产业创新提供充足的空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逐一探讨。
  全球经济体系正经历最为重大的重构,经济纽带正从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创新已经从摆脱经济危机的一个政策选项,升格为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中的重大战略挑战。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需要创新的力量。从空间区域来看,珠三角是我国区域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涵盖城市最多的一个示范区。以广深两大城市为核心,以东莞、佛山等城市为骨干,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珠三角创新生态空间正在加速形成。全球创新路径的转移,让东莞在珠三角的创新区域空间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未来几年,东莞将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家级粤港澳台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昔日的“世界工厂”,在区域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空间。
  全球创新空间路径的转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全面崛起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哈佛商学院Wickham Skinner教授“聚焦理论”的指引、交通运输的解禁以及IT技术等影响下,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产业转移。 这次产业转移因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节拍相吻合,而成为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最直接驱动力之一,具体表现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作为距离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东莞,从空间上来看,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外资企业经香港和深圳向东莞的转移。当时,由于港资企业与台资企业的设厂,东莞迎来了第一次工业化的浪潮。 进入2000年后,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东莞的支柱产业,电子计算机及外设零部件的配套率达95%,使得东莞市成为全球的计算机制造中心。当时,新技术的空间发展路径,是从美国到港台地区,然后再到东莞,只是东莞的产业配套,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位置。 这一路径在近年来发生了改变,从空间上看,如今创新发展的路径从欧美到了珠三角地区,然后在莞深产业融合正在加速的情况下,未来的五至十年,东莞站在了创新发展的风口。 如果说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聚集地,可以接触最前沿的信息,那么深圳就是拥有非常密集的电子产业供应链资源,可以把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很多硅谷的人尤其是做硬件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地往深圳跑,而深圳的企业也慢慢向东莞渗透,这种变化的方向趋于融合,同时以深圳、东莞、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整体在全球的产业链上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天安数码城总裁杜灿生说,香港早些年的发展经验值得东莞借鉴,依托便利的港口优势和背靠大陆的优势,剥离了低端制造,留下了金融与现代物流,打开了城市窗口,对接了国际市场,引进了创新资源。东莞不是深圳的小兄弟,东莞要做好自己。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学者也呼应了杜灿生先生的观点,东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应把创新要素与产业项目紧密结合,在空间布局上解决“两张皮”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好创新创业空间载体。在创新空间的打造上,东莞可以借鉴浙江经验。“特色小镇”作为浙江打造经济发展新兴支撑力量的新载体,具备与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传统工业园区与企业社区截然不同的理念,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每个小镇都是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叠加与有机统一的“融合”,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创新创业空间载体。这种创新,是值得东莞借鉴的。东莞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创新结合原有的产业基础与新科技融合发展,未来数十年,东莞将大有作为。 有一组数字展现出东莞的变化。今年1—6月,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22亿台,同比增长69.19%,全球每六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与此同时,2015年,东莞的孵化器数量达到36家,以天安数码城为代表的创新产业园,正在为东莞聚集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 事实上,在创新空间路径的转移过程中,以代工闻名的东莞,不少代工厂也已转型为硬件方案提供商,包揽产品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全流程。
沙发
发表于 2016-8-28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令人钦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 东莞社区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工信部:粤ICP备18106376号

广告投放、活动推广、商务QQ:6374354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6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