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东莞社区 返回首页

海洋的个人空间 http://www.dg456.com/?1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阳春白雪到平易近人

已有 992 次阅读2012-1-14 09:59

 电影始终忠实于生活,无论它如何颠覆人们的视听与如何重置人的思维都与人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何种艺术形式都有浪漫与现实之分,也存在传统与古典的沟壑,或实录人的活动,或怨恨现实幻想重建,或由于曲高和寡而被束之高阁,或因为通俗易懂而广为流传。电影艺术的魔力可以触及到各个艺术,譬如文学、音乐、舞蹈、雕塑和绘画等。虽然它们因独特的气质并行于世,但在电影这里,它们不得不退而变成工具,起到点缀电影的作用。到如今,我对电影的准确概念仍束手无策,它太过于杂糅且兼并世俗的全部冷暖,对电影内涵探索的道路也是任重道远。对电影价值的理解可笼统的分为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号召一切为人民服务,电影当仁不让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有力先锋,可见电影必须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否则无异于冢中枯木,一文不值。当然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问题皆归于经济问题。

    既然电影是生活的镜子,那电影画面必定呈现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波澜壮阔的历史伟业,断人心肠的人间悲剧,琐碎平凡的小人物经历,还有阿谀奉承的谄媚嘴脸,可以肯定的说,电影剧情有许多切实发生在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以巫术般的魅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故而让人情不自禁的勾起深藏于心的悲喜情怀,归根到底,电影传递给人的喜悦、怨恨、恐惧、惋惜等一系列的情感都源于敏感脆弱的观众,因为感动观众的永远是观众自己,此刻电影更像某件事情的影像物证。

    从春寒料峭到百花齐放,中国电影在老一辈的电影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终于让电影从少数人的高雅殿堂走向寻常百姓家,这无疑是电影的进步,且培养了千百万的受众基础,让电影于时代中绽放出新的活力。直至第五代导演的粉墨登场,他们特立独行的叙事风格和细腻深沉的拍摄镜头都给予中国电影以华丽的转身,终于冲破现实主义的桎梏,开辟了另一条大道。在第五代之前,现实主义的佳作如云,如谢晋的《芙蓉镇》以二个小人物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风波下的坎坷命运以小窥大的重现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帮助人们重温并反思那个时代的罪与罚,爱与恨。现实主义的作品仍是平易近人的,尤其是谢晋、凌子风那一批导演的作品,其流畅自如的叙事风格,循序渐进的人性流迁,朴实厚重的镜头语言,都共同铸造了那个时代的光荣标志,那纯粹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远虑与美好愿望。李军钊的《一个与八个》无疑是第五代导演的先驱作品,它的上映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登上中国电影的舞台。虽然这部电影仍然很僵硬,剧情有些离奇不合理,还有风格迥异趋于革命性的镜头,但并不否定它的别出心裁的艺术探索。相信内容无时无刻决定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的花哨要遭人唾弃,但美轮美奂的剧情受制于呆板的形式,那无疑是一种不可饶恕的浪费。对于现实主义的电影适于平铺直叙的叙事风格,例如《城南旧事》。对于深剖人性欲望题材的电影也适于天然自成的叙事方法,例如《小城之春》。普遍认为,现实主义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人们自己在过往的岁月里所演绎出来的,都含有某种如数家珍的幻觉和视敝屣如珍宝的不舍,这种题材带有浓厚的自我意识,不愿目睹它任人删除篡改,综合这些可能存在和不可能存在的因素,现实主义的电影只能在惯常的叙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社会问题与民族的精神处境也是电影孜孜不倦描绘的方向,陈凯歌的《黄土地》便是此类电影的上乘之作,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人们艰苦的生活着,夜以继日的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无知与愚昧充斥着这片干涸的土地,祈雨的场景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回顾祖先们的心酸历程,对某些不可名状的力量的急切盼望,解救人们于水生火热当中。剧中跳大神的神圣祭祀是人们在绝望中沉闷的呼喊,在某种意义上市对自然的妥协与屈服。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是描述在举国兴建三峡大坝中搬迁小人物的悲惨遭遇。《站台》中煤矿工人的无知奋斗,以身涉险的资源开发,知识分子扭曲的生活境遇,那个时代的流行,那个时代的爱恨情仇哦,民族的诉求与年轻人的夭折在历史的车轮下被碾作泥土。当然,在自己深陷泥潭中很少有精力去关心其他人的苦难,更不愿回首过去的沧桑,只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去憧憬如雾如云的未来。电影既关注小人物处境,也同情弱势群体的不幸,也不拒绝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为人民服务的电影要书写小人物的故事,要于不平凡中彰显不平凡的传奇,要于乌云盖天中拨云见日为希望的曙光修路铺桥,要于众人声色犬马中警钟长鸣,要于民族悲剧中虔诚反思与忏悔,用心去谱写生的绚丽,从容应对死的凄凉。

    以个人的性情去创造电影会饱受世人的非议,此类电影的导演卓尔不群,具有非同凡响的艺术品质,和天马行空的意识再现,姜文就是这类人的优秀代表。他的电影全篇都影射出它或间断或连续的独特思想,其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虚实相间的阶段性剧情,若无其事的个人沉思,心无旁骛的天然去雕饰,旁若无人的笨拙手舞足蹈,这些都为电影的解读设置了障碍,观众在观看后不知所云的尴尬处境下便会对它以毫无根据的诟病,这是十足的小众电影,例如《太阳照常升起》,剧中许多看似无关紧要和多余的镜头都是理解电影的关键所在,许多不合时宜的梦境都是对同一现实的补充与完善,不知所云的对话,饶有兴味的沾沾自喜,引人注目的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主角的非正常死亡,看似缺乏必要的情景衔接,其实在电影闭目的那刻,现实的故事已彻底的结束,导演所要传达的信息已经完毕,但梦境伴随着的火车鸣笛声重新开始,此类电影就像两个阔别已久的知己再次相遇,尔后促膝长谈,相互诉说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互聆听对方的感动于难言之隐。这是眼唇白雪,是属于一个人的电影,完全是追随心的佳作。实不相瞒,我个人十分推崇这样的电影,它以现实主义的姿态重新审视现实,供人以全新的视角欣赏人物之间缠绵悱恻的纠葛,以当时十分平常的事情去抨击时代的禁欲——抓流氓的闹剧。以朴实的“天之尽头”给人以沉思的契机,剧中大西北荒漠上年轻人狂欢来歌颂那个时代的戍边将士的娱乐生活,来以画龙点睛的奇特效果来与前面悬念进行遥相呼应。还有疯妈不知疲倦的狂奔给人中邪的荒诞,匪夷所思的狂想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本质,大智若愚的疯妈洞悉一切,凄惨收场……不伦的恋情所引发的父子相残的惨剧,其实四个故事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登场,但导演标新立异的认为事情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极力迎合市场,满足观众低级趣味的电影比比皆是,目前的电影大多是流于肤浅和无聊。它们大多是“通俗易懂”的,为博取众人一笑而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庸俗电影的泛滥是中国电影的肿瘤,虽然清醒如此,但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例如青年导演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这两部电影都是以一种滑稽搞笑的方式来揭露人们价值的巨变,譬如由为人民服务到现在的唯利是图,由国家利益至上退化为个人利益统一一切的现实,两部影片以多个目标明确的故事为出发点,同时进行多线索的叙事,紧张的剧情直至矛盾的激烈冲突,和解。其实在西风横行的时代,独守东风本来就是一种胜利,一朵傲雪的梅花。

    单从软技术的角度来讲,中国电影无疑是稚嫩的,还有待于去完善,就连大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也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了,特别是《三枪》的出炉,美其名曰是翻拍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其实全部影片出了一些哗众取宠的低俗,附庸风雅的虚伪之外,别无其他,空空如也。与他早期的作品大相径庭,《山楂树》是张艺谋想挽回颜面的力作,于是他继续沿用以前的风格,但也弄巧成拙,未能如愿以偿,在这个价值混乱,什么都心照不宣的时代,仍不实事求是,仍要屡作惊人之举以骗取关注的行为时堕落的,老谋子在黔驴技穷之际坦言:中国没有好的电影,是由于中国没有好的小说。此言并不完全是错的,但作为导演首先具有编剧的才能,否则不算什么优秀的导演,后头遍观张艺谋的电影,全部都是改编自小说,所以他出此言不足为奇,用两个字来形容张艺谋——冷暖。

    中国大片时代来势汹涌,且黯然收场,都是外强中干,对资源的铺张浪费,豪华的阵容搭配,斥巨资的加盟,再伴以单薄苍白的剧情,枯燥乏味的表演,有种本末倒置的深切感受,可见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并不是这些,大片流光溢彩的背后尽是无止境的徐华,空洞无物。

    从纯艺术到雅俗共赏的不断演变,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中国电影的前景令人堪忧,混论的价值取向,固执的大片模式,老生常谈的故事情节,缺乏前瞻性的思维高度等,这一切都是电影的瓶颈,不可否认,商业化的模式给电影以生命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利益的驱使又把电影带到另一个死胡同,这些败迹早已在千篇一律的情节和无病呻吟的感叹中出现端倪。虽然票房的逐年高攀,这些为本已羸弱的电影状况上又添寒霜,因为高耸的票房让某些电影人满足,不思进取,并乐此不疲的墨守陈规。

(文章源自东莞论坛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Copyright ©2011 东莞社区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工信部:粤ICP备18106376号

广告投放、活动推广、商务QQ:6374354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60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