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区

标题: 扩散!二维码别乱扫 小心钱被盗! [打印本页]

作者: 为食    时间: 2014-3-2 17:26
标题: 扩散!二维码别乱扫 小心钱被盗!
本帖最后由 poo 于 2014-3-2 17:27 编辑

    “扫一扫”二维码,存款瞬间被盗
    日前,浙江嘉兴汪女士在扫二维码时遭遇了陷阱。在淘宝交易过程中,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称必须扫描二维码才能显示商品信息。汪女士没多想,用手机扫了一下,点了一下链接,可网页一直没有显示出来,再登录支付宝账户时,发现密码已被修改,随后,支付宝、余额宝中的18万元被对方转走。
    据办案民警介绍,汪女士扫二维码点开的链接被植入木马病毒,她的手机“中招”后,支付宝的服务密码被对方获取,随后账户被对方盗刷。
    类似的诈骗犯罪不时在各地上演,消费者损失惨重。如去年11月,福建一对母女在未核实来源的情况下扫描二维码,半小时内手机银行账户被盗刷200多万元;还有一位何先生也被犯罪分子以同样方法盗走152万元。
    公安人员介绍,犯罪分子先将二维码植入病毒程序,编造理由或伪装成商家优惠券等,诱骗受害人扫描,从而获取受害人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再以短信验证的方式篡改对方密码,将对方账户的资金转走。
    有关案件显示,利用二维码盗刷消费者存款,已成为一种新的犯罪途径,此类诈骗活动有进一步蔓延之势。
       二维码藏病毒,外观无法辨认
    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添加微信好友、下载优惠券、购买车票、浏览网页、下载手机应用等,甚至有人用二维码制作成自己的个人名片。    “只要手机上有微信或二维码识读软件,就能任意读取二维码。”灵动快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鹏飞说,二维码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漏洞。    专家介绍,由于技术门槛过低,二维码目前处在“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发布”的状态,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作者: poo    时间: 2014-3-2 17:26
我们常用的二维码都是日本研发的QR码,是开源的、通用的。谁都可以生成,谁都可以读取,相当于明文电报。一些特殊行业使用二维码时,应该优先使用自主的、带有密码的二维码体系,设置加密、解密的工具,防止信息泄露。

作者: 叶仔    时间: 2014-3-2 17:26
公安机关应当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犯罪的行为,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应对,鼓励手机安全软件企业,完善恶意网址云端数据库,研发推广带有安全扫描技术的扫码软件,以遏制信息诈骗等行为。

作者: 天天向上    时间: 2014-3-2 17:27
二维码也成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条赢取优惠券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发现这个二维码中并无优惠券信息,显示的是一家色情淫秽网站的网址。





欢迎光临 东莞社区 (http://www.dg456.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